佛教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文化 > 历代高僧
佛教常识
佛教经典
素食健康
寺院巡礼
历代高僧
道一
时间:2011/07/06   作者:佚名   人气:3836 

年代:709年 --788年 国籍:中国









 

  释道一(公元709-788年),南岳著名禅师怀让的法嗣,洪州宗的始祖。汉州什仿(今四川什仿)人,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因俗家姓马,世称马祖道一。他的长相很特殊。宋《高僧传》卷十说他“生而凝重,虎视牛行,舌过鼻准,足文大字,根尘虽同于法性,相表恃异于幻形”。他幼年时代,即有出离之想。后依资州(今四川资中)唐和尚(即处寂)出家,从渝州(今重庆)圆律师受具足戒。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56年),他到南岳居住,整天枯坐习禅,附近般若寺的怀让问他:“大德整天禅坐图什么?”道一见他也是出家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不免有点奇怪,便直接了当地答复说:“图作佛”。如是怀让就从地上拣起一块砖在石上磨。道一见他这个行动更觉得奇怪,问他:“师磨砖作何用?”怀让答:“磨作镜。”道一又问:“磨砖岂能作镜?”怀让反问:“磨砖既不能作镜,坐禅岂能作佛”?怀让的这一反问,使道大受启发。于是他就要求怀让开示。两人经过一番问答,最后怀让对他说偈曰:

  “心地含佛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

  道一听了这首偈语,便大彻大悟了。他遂执弟子礼,追随怀让达十年之久。

  道一离开怀让之后,到了洪州(今江西地区)。初住建阳佛迹岭(今福建境内),后来到临川(今江西境内),又至南康龚公山。所到之处,他都弘扬南岳怀让的禅法,修建佛教道场。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住钟陵开元寺(在今江西南昌附近)时,各地学人都慕名来从他学禅。唐德宗德元四年(公元788年)。道一去世,终年八十岁。

  道一的禅法待点,提倡“即心即佛”。他开示门人说:“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躬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信。此心之法,各各有之。”他说这些话,乃是因机施教。如果有人落入知解窠臼,他就否定“即心即佛”的说法而改说:“非心非佛。”他解释说:“即心即佛”是为了“止小儿啼”。当小儿不啼时,就说“非心非佛”。他的说法,并不矛盾,而是从遮、表两个方面诠释众生心性与佛性无异。

  道一在洪州弘法,建禅林(寺院)。据说他的禅林只设法堂而无佛殿。这与他的禅学思想是一致的。因为他主张众生心性与佛性无异,众生的自心就是佛,何必还要另设佛殿?

  道一是大禅师,他门人众多,其中有怀海、智藏等著名人物一百三十九人,散居全国各地,都是一方的宗主,因而禅宗大盛。他在洪州大开法筵,因此他的禅法,后人称之为“洪州宗”。

  据历史记载,禅林的设置,并不始于道一。禅宗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就开始禅林设置了。如道信的双峰山和弘忍的东山寺,都是规模相当大的禅林,每处都住几百人,实际上己是丛林制度的刍型。只是到了道一及其弟子百丈怀海时期,丛林制度更加完善了。

  道一的思想,对后世禅宗的发展影响巨大。他的思想体系,后来发展出沩仰宗和临济宗,进而又有黄龙、扬歧两个流派的出现。后期禅宗的五家七宗,道一的思想体系占两家四宗的势力最大,有“临济遍天下”之说。此宗于宋代由日僧荣西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佛教界的主要宗派之一,至今盛传不衰。

页面功能: 【字体:  】 【打印】 【关闭】 【顶部
上一篇: 慧苑
下一篇: 莲花戒

版权所有:法门寺 www.famensi.cn     www.法门寺.cn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陕(2022)0000016
地址: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邮编:722201 陕ICP备06006501号-1 法门寺网络中心 QQ:76940583
电话:0917-5254002(客堂) 0917-5256955(佛学院教务处) 0917-5254154(佛协) 传真:0917-5254146 邮箱:fms@famensi.com
若有缘:供佛、供佛指舍利、布施、斋僧、佛事者请径汇款此帐户。 户名:扶风县法门寺 帐号:26310801040000214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分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