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文化 > 历代高僧
佛教常识
佛教经典
素食健康
寺院巡礼
历代高僧
昙鸾
时间:2011/07/06   作者:佚名   人气:5515 
释昙鸾(公元476-542年),专修和弘扬净土法门的高僧。他是雁门(今山西代县)儿姓氏不详。其家因离五台山未远,常闻山中有灵异。十多岁时,他就进山寻觅。因看到一些佛教遗迹,心生欢喜,于是出家为僧。他对龙树学系的典籍如《大智度论》《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等都有所研究。后读《大集经》觉得奥义难懂,乃为之作注释。事仅过半,因病外出求医,行至汾州(今山西阻县),他的病忽然不治而愈了。这时他感到生命短促,又常患病,因此就想学长寿术。他说:“命惟危脆,不定其常......。长年神仙,往往间出,心愿所指,修习斯法。果克既已,方崇佛教不亦善乎”!这就是说他想先习长生法而后再来崇奉佛教。他为了长生,不顾长途跋涉,到江南茅山从当时有名的道教学者陶弘景求教,陶以《仙经》十卷相赠。昙鸾带着《仙经》回到北方,行至北魏首府洛阳,适梵僧菩提留支正在那里弘法,他就去问:佛法中是否有胜过此土《仙经》的长生法。据说菩提留支听了很不高兴,他说“此土何处有长生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更轮回三有”说毕,即以《观无量寿佛经》送给昙鸾,并说:“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昙鸾双手接过《观经》顶礼信受,便将陶弘景所赠的《仙经》焚毁,遵照菩提留交的指示,从此专修净土法门。由于他一心办道,受到北魏朝野的敬重。魏主尊他为敲神鸾”,敕住并州(今山西太原)大寺。晚年移居石壁山玄中寺(在今山西交城县境)。东魏兴和四年(公元542年)卒,世寿六十七。

  昙鸾在去江南途中,曾在梁都(今南京)会见了梁武帝肖衍。他初到梁都时,被梁朝的官员怀疑为北魏的奸细。后经仔细盘问,始知其非,这样梁武帝才会见他,并与之论道。

  昙鸾是庐山慧适以后弘扬净土思想的高僧,名满魏都。所谓净土,即指西方极乐世界。据说此世界中广没有五浊。信奉净土的人,只要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可往生,方法扳其简单方便,故易被人接受。不过在古代,包括慧远和昙鸾,念佛都是依《观无量寿佛经》来修持的,即观想无量寿佛的身相和国土清净,功德庄严。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修持的方法,逐渐起了变化,由戏想改为曰念佛号。据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念的越多,功德就越大,到临命终时,相信阿弥陀佛,会来接引。本来主张以自力求解脱的佛教,一变而为完全依靠他力来了生脱死。这实际与天主教主张的祈祷上帝来拯救灵魂又何其相似!

  净土法门不管是观想还是称念名号,应该说是广种修定的方法。“定”,梵语为“三摩地”,或“三昧”。修净土法门的人,必须做到二心不乱,身口意三业相应,这样就称之为“念佛三昧”。若是观想,那更是“定”的意义。昙鸾弘扬的净土法门,是依《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说的以观想为主的修持方法,而改观想为口念佛号的修持方法,是唐以后的事。

  昙鸾在修净土法门的同时,对与道家有关的气功和治病,仍颇感兴趣。这在他的著作中表明得一清二楚。据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下册所载昙鸾有以下著作:

  《往生论注解》二卷、《元量寿红奉赞七言偈百九十五行》(又名《赞阿弥陀佛偈》、《续高僧传》作《礼净土十二偈》、《略论安乐净土义》一卷、《调气论》一卷、《疗百病杂九才》三卷、《论气治疗法》一卷、《服气要诀》一卷、《大集经疏》(未完不存)

  昙鸾原是一位研究龙树学系《智论》和三论的学者。佛教“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的理论,他是完全懂得的,但他为何又相倍长生不老之术,实在使人难以理解。他如果不是得到菩提留支的开示,并送他《观无量寿经》,也许他会按照陶弘景所赠的《仙经》去修长生不老之术的。他是修净土的高僧丫,但是从他的著作看,仍有与道家有关的气功之类的书占有很大的此重。这说明他受道家的思

页面功能: 【字体:  】 【打印】 【关闭】 【顶部
上一篇: 僧伽婆罗
下一篇: 慧思

版权所有:法门寺 www.famensi.cn     www.法门寺.cn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陕(2022)0000016
地址: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邮编:722201 陕ICP备06006501号-1 法门寺网络中心 QQ:76940583
电话:0917-5254002(客堂) 0917-5256955(佛学院教务处) 0917-5254154(佛协) 传真:0917-5254146 邮箱:fms@famensi.com
若有缘:供佛、供佛指舍利、布施、斋僧、佛事者请径汇款此帐户。 户名:扶风县法门寺 帐号:26310801040000214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分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