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文化 > 历代高僧
佛教常识
佛教经典
素食健康
寺院巡礼
历代高僧
求那跋摩
时间:2011/07/06   作者:佚名   人气:5561 
求那跋摩(约5世纪),华言“功德铠”。罽宾人,出身刹帝利种姓,家世为王。梁慧皎《高僧传》卷三说,求那跋摩年仅十,“便机见俊达,深有远度。仁爱泛博,崇德务善”。其母喜食野肉,命跋摩筹办,摩心不忍,乃白母曰:辉有命之类,莫不贪生。夭彼之命,非仁人矣”。其母闻之,怒斥曰:“设令得罪,吾当代汝”。一日,跋摩熬油,误烫手指,痛甚,因求其母代为忍痛。母曰:“痛在汝身,吾何能代”?跋摩当即联系其母命办野肉事,曰:“眼前之苦尚不能代,况三途(之苦)耶”?母无以对,乃悔悟,终生不杀。

  跋摩年十八,面相者谓其三十可当国王。若不喜世间荣华,修道当获圣果。年二十出家,受具足戒,研习经教,洞明九部,博通四含,深达律品,精勤修习,妙入禅要,时人称其为“三藏法师”。年三长其国王薨,无人继嗣,众议跋摩乃王室后裔,才明德重,拟请其还俗,继承王位。群臣数百,恳求再三,然跋摩不从,乃遁迹山林。后至狮子国,转赴阁婆,惑化国王,名驰退迩。乃乘难提商舶,随风飘至广州。南朝刘宋文帝得知跋摩至南海,敕州郡令资发到京。摩途经始兴(今广东韶关),停一年,于无嘉八年(公无431年)始抵建业(今南京)。文帝(刘义隆)接见,慰问殷勤,并曰:“弟子常欲持斋不杀,迫以身殉物,不获从志。法师既不远万里来化此国,将何以教之”?跋摩答曰:“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出一嘉言,则士女咸化,布一善政,则人神以和。刑不天命,役无劳力,则使风雨适时,寒暖应节,百谷滋繁,桑麻郁茂。如此持斋亦大矣,不杀亦众矣。宁在阙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后方为弘济耶”?帝闻之,乃抚几叹曰:“法师所言,真谓开悟明达,可与言天人之际矣”。乃命住抵洹寺,供给丰厚。朝廷王公大臣,莫不尊仰。

  跋摩定居抵洹后,即开讲《法华》与《十地》诸经。开讲之日,盛况空前。后应慧观之请,译出《菩萨善戒》等多部。其时景福寺慧果尼等欲得二部僧受戒,跋摩亦拟随喜未果,不久即逝,世寿六十有三。

  跋摩生前作偈三十六行(译文载梁《高僧传》卷三《求那跋摩传》末)。综述其修持因缘,并嘱其弟子阿沙罗曰:“我终之后,可以此文还示天竺僧,亦可示此境僧也”他在华期间,曾补译《杂阿毗县心论》二卷。另据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二载跋摩译律四部,凡十三卷,唐道宣《大唐内典录》卷四载为七部,三十八卷(其中有《杂阿毗昙心》十三卷,但跋摩只补译了二卷);《开无释教录》卷五则谓十部,十八卷。其书名及卷数为:

  《菩萨善戒经》九卷、《菩萨善戒经》一本(《出三藏记集》将此二书合成一部,称十卷。《内典录》作二十卷,似有误《菩萨内戒经》一卷、《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一卷、《优婆塞五戒相经》一本、《龙树菩萨为祥陀迦玉说法要偈》一卷、《善信二十二戒》一卷、《经律分异记》一卷。

  上述译典,多为戒学,说明跋摩在华期间,以弘律为主。他一生灵异甚多,故被收入《神僧传》

页面功能: 【字体:  】 【打印】 【关闭】 【顶部
上一篇: 县曜
下一篇: 僧伽婆罗

版权所有:法门寺 www.famensi.cn     www.法门寺.cn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陕(2022)0000016
地址: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邮编:722201 陕ICP备06006501号-1 法门寺网络中心 QQ:76940583
电话:0917-5254002(客堂) 0917-5256955(佛学院教务处) 0917-5254154(佛协) 传真:0917-5254146 邮箱:fms@famensi.com
若有缘:供佛、供佛指舍利、布施、斋僧、佛事者请径汇款此帐户。 户名:扶风县法门寺 帐号:26310801040000214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分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