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文化 > 历代高僧
佛教常识
佛教经典
素食健康
寺院巡礼
历代高僧
莲花戒
时间:2011/07/06   作者:佚名   人气:3746 

年代:?年 --780年 国籍:中国









 

  莲花戒(公元?-780年),拉萨法争的胜利者。他是印度僧人,那烂陀寺著名学者寂护的弟子,其身世不详。公元762年寂广护逝世后,莲花戒应西藏王赤松德赞的邀诸到西藏弘法。其时有一名汉僧,俗称大乘和尚,从内地去西藏宣传禅宗的顿悟法门,主张佛教徒不必经过长期修炼,只要做到无念(即排除一切妄念)就可以顿悟成佛。他的这种主张,在西藏佛教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当时莲花戒正在西藏弘法,亦参加了这场争论。他不同意大乘和尚的主张。认为佛教徒的修持,必须经过不同的阶段,长期勤修四摄六度,积长福德资粮,才能证得无上菩提——成佛。争论的结果是莲花戒取胜,得到藏王的赞许。这次大争论,史称“拉萨法争”。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莲花戒中说:“这次争论的内容在敦煌出土的汉文卷子《顿悟大乘正理决要》和西藏的《五部遗教》中都有详细记载”。可是莲花戒取胜后,却遭到了西藏“本波”教徒的嫉恨,传说他是被他们杀死的。

  所谓“本波”教,俗称黑教,是西藏地区流行的一种巫教,信奉鬼神与自然物。公元7世纪时,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之后,遭到本波教徒的抵制和排斥,彼斗争得很厉害。公元8世纪以后,由于佛教盛行,本波教势力逐渐衰弱。后受佛教影响,形成了一个类似佛教的派别,当地称之为白本教,但偏僻地区,仍称黑教。这个教派是藏族文化的产物,因受到外来文化的威胁,它就必然要抵制和排斥。莲花戒在“法争"中取胜,早期的本波教徒可能认为对佛教发展有利,对自己的教不利,因而嫉恨他,杀死他这是有可能的。

  莲花戒有著述多种,其中有些已翻译成藏文。这里抄录他几部著作的名称如下:

  《摄真实论注》(解释寂护著〈摄真实论〉、《中观明》(解释寂护著《中观庄严论》)、《正理一滴注》(解释法称著《正理一滴》)、《稻秆经注》、《修习次第》(即宋代施护翻译,被称为《广释菩提心论》。

  关于莲花戒的佛学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戒》奉谗他“追随寂护的中观瑜伽行见。他从中观缘起性空的立场出发,融合了瑜伽派的思想,在世界观上主张无相唯识,方法上受到清辩、法称的强烈影响,对佛教说一切有部、经量及前期中观派和瑜伽行派都进行了批评;并对婆罗门教弥曼蹉派的学说、顺世论灭论和时论等都进行了批判”。

  以上是对莲花戒佛学思想总结性的述评。莲花戒是寂护的弟子,他继承老师的学术思想,这是很自然的。总的说来,他融合中观和瑜伽为一体的思想,对后世西藏佛学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对藏族文化建设,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故受到藏族人民的敬仰,即是在今天,还是如此。

页面功能: 【字体:  】 【打印】 【关闭】 【顶部
上一篇: 道一
下一篇: 罗桑曲杰

版权所有:法门寺 www.famensi.cn     www.法门寺.cn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陕(2022)0000016
地址: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邮编:722201 陕ICP备06006501号-1 法门寺网络中心 QQ:76940583
电话:0917-5254002(客堂) 0917-5256955(佛学院教务处) 0917-5254154(佛协) 传真:0917-5254146 邮箱:fms@famensi.com
若有缘:供佛、供佛指舍利、布施、斋僧、佛事者请径汇款此帐户。 户名:扶风县法门寺 帐号:26310801040000214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分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