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新闻中心
学诚法师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5/10/13   作者:佚名   人气:6747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中国佛学院院长  学诚法师
(2015年10月9日)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秋高气爽,硕果缀枝。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大家的支持和关心下,在各位委员的积极努力下,今天在这里顺利召开。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各位领导、各位委员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教育事业。佛教事业作为社会事业中的组成部分,其持续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佛教教育。佛教的本质就是要教育、教导、教化所有的众生,提升众生精神境界,提高众生道德品质,开发众生智慧宝藏,使众生转凡成圣,转染成净,转烦恼成菩提,从迷的世界逐步进入觉悟的境界。佛教是一种系统的、完整的生命教育,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完整生命教育系统的创始人。佛教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中国佛教协会成立60余年来,以赵朴老为代表的历届领导班子,更是一直关注佛教教育事业。党政主管部门长期以来也关心和支持佛教界办好佛教教育。王作安局长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代表会议上明确指出:“要重视佛学院建设,发挥寺庙在佛教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坚持学修并重,强调道风修行在人才培养中的突出地位,努力培养合格佛教人才。”言犹在耳,振聋发聩,合格佛教人才的培养,基础就在佛教教育,这就促使我们要重视和抓紧、抓牢这件大事,这件要事!
    佛教教育,关乎传灯续焰、继往开来。从根本上说,佛教自身建设是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就是要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教制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六个建设。在这个“六个建设”中,人才建设是关键,人才培养靠教育,佛教教育是实现人才建设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管子曾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千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佛教更是这样,首先需要提高僧伽素质,大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僧才,并将德才兼备、具有领导管理才能的优秀僧才,尽快地输送到各大寺院及佛教团体,应将其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目标,并且切实贯彻始终,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风尚。所以,不断提高僧伽素质,尽快培养一批具有愿力、胆识、才干,堪当弘道重任的僧才,是我们佛教界面临的要务之一。
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报告中提到“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时,已经将“发展佛教教育事业,加强佛教人才培养”列入主要工作计划,并指出:“要探索新时期办好佛教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优化配置全国佛教教育的资源和力量,探索建立院校布局合理、功能多样互补的佛教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中国佛学院新校舍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开工、早日建成,为成立佛教大学创造条件。继续推动佛学院教材编写工作。在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国汉传佛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和全国汉传佛教院校学位授予工作。继续支持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人才建设。鼓励支持各地寺院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修学环境。”以上工作目标,是中国佛教协会对未来五年佛教教育事业的工作思路和想法。
    今天召开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可以说是此项内容的具体落实与推进,更是贯彻落实国家宗教局关于佛教院校“两个办法”的工作安排。期待我们大家扎扎实实的工作,争取切实有效地取得佛教教育方面更大的成绩。希望三个工作小组按照国家宗教局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好国家宗教局关于宗教院校的“两个办法”。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中国佛教教育而言,必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各位委员,我国佛教从传承上讲,有汉传、藏传、南传三大语系,含括了释迦如来从最初成道至般涅槃一生所传的圆满教法,这是我国得天独厚的法宝资源与智慧宝藏。从信教群众来看,又分僧俗二众,其中出家五众、居家二众,合称佛陀七众弟子,信徒数以亿计。我国佛教在历史上虽然经历了不同时期的磨难,但是随着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在物质文明、科技文明都高度发达的今天,佛教教育也存在着种种挑战和机遇。中国佛教教育的现状,虽然具备了三大语系的完整格局,信众人数也不少,但是佛教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还依然严重缺乏。如何妥善处理、有效解决目前佛教教育所面临的诸种问题,继承发扬我国三系融合、八宗并弘的法财珍宝,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推进“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修学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的四化理念来进一步推动佛教教育,值得深思与探讨、努力与践行!现在国家给佛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应当积极地响应党和国家复兴中华文化的伟大号召,努力担负起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的历史使命!
    各位委员,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前景广阔,前途光明。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凝聚力量,同心协力,团结合作,为发展佛教教育事业和全面推进佛教自身建设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生逢盛世的我们更当勇猛精进,在佛教进行方面上做作出新的发展、新的建树和新的贡献,从而开辟新时期中国佛教教育的崭新天地!
    祝愿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祝愿各位身心康泰、吉祥如意!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法门寺 www.famensi.cn     www.法门寺.cn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陕(2022)0000016
地址: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 邮编:722201 陕ICP备06006501号-1 法门寺网络中心 QQ:76940583
电话:0917-5254002(客堂) 0917-5256955(佛学院教务处) 0917-5254154(佛协) 传真:0917-5254146 邮箱:fms@famensi.com
若有缘:供佛、供佛指舍利、布施、斋僧、佛事者请径汇款此帐户。 户名:扶风县法门寺 帐号:26310801040000214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分理处